选择、判断、填空:常识都在书上
简答:
1.物料清单(BOM)的含义和用途:
为了便于计算机识别产品构成和所有要涉及到的物料,必须把用图示表达的产品结构转化成某种数据格式,这种以数据格式来描述产品结构的文件称为物料清单。物料清单的具体用途为①计算机识别物料的基础依据②编制计划的依据③配套和领料的依据④根据它进行加工过程的跟踪⑤是采购和外协的依据⑥根据它进行成本的计算⑦可以作为报价参考⑧进行物料追溯⑨使设计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根据这些用途可将BOM分为设计、工艺、制造、采购、成本等种类。
2.MPRII发展过程(图和文字结合):
MRPII的发展经历了五大阶段,分别是订货点法、基本MRP、闭环MRP、MRPII、ERP系统。
订货点法通过对生产所需原材料进行采购管理,协调生产与库存关系,加快资金周转。其有效性取决于物料需求的连续稳定性,但顾客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订货点法的应用效果不佳。
基本MRP将企业生产所涉及到的所有产品、原料、中间件等都视为物料并分为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根据物料清单编制生产和采购计划,但基本MRP只说明了需求的优先顺序,没有说明是否有可能实现。
闭环MRP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生产资源计划及执行控制系统,在基本MRP基础上引进能力需求计划并进行了运作反馈。由长期生产规划来指导短期主生产计划,实现能力需求计划、车间调度、供应商调度和反馈关系的闭环。
MRPII是一个以MRP为核心的闭环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将信息集成范围扩大并关联数据共享,具有模拟功能,实现了“财”和“物”、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
ERP支持混合式生产方式,管理覆盖面更宽,涉及企业供应链管理,采用更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考虑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切资源,是一个综合集成经营系统。
3.粗能力计划的特点以及与细能力计划的区别:
特点:粗能力需求计划可进行生产计划初稿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更够集中关键资源、不涉及具体细节;编制较简单、计算量小、实施的前提条件少;可以减少后期的核算工作。但忽略了库存量和在制量的影响,无法反映动态变化;涉及的数据是假设值,与实际值之间会产生偏差;只包含关键资源,无法保证可信度;不适用于短期计划。
区别:粗能力计划是与主生产计划相伴运行的,他仅对主生产计划所需的关键生产能力的负荷进行粗略估算,是一种中期计划,在主生产计划确定后就参与计算。而细能力需求计划在MRP确定后才能计算,需要计算所有工作中心的负荷。
4.MRPII在采购方面、收益和价值方面带来的变化:
MRPII的运作带来了采购管理观念的转变,一个实施了 MRPII的企业,采购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催促订货的时间下降,而调查研究寻求降低成本的时间增加;在周密和有预见的计划指导下,能够在留有足够的采购提前期的条件下适时下达采购单,减少了混乱;通过将同类件合并,增加了订货批量和折扣率,使采购成本下降,明显地提高了企业的采购管理效能。
5.MRPII管理模式特点
①计划一贯性和可行性:始终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一致。
②运作推动性:依靠生产计划的层层分解和执行推动企业运作和目标实现。
③生产预见性:在计划展望区分时间区间进行生产计划编排。
④协作整体性:将企业所有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部门的工作连成一个整体。
⑤环境应变性:是一个不断跟踪、控制、反映实际情况的闭环系统。
⑥决策模拟性:是生产管理规律的反映,在计划改变等决策之前首先进行模拟。
⑦数据共享性:MRPII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各部门都是用同一数据库提供的信息。
⑧财务一致性:可以由生产活动直接生成财务数据,保证生产和财务数据的一致性。
⑨管理机动性: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协调控制工作。
⑩效益直接性:MRPII产生的效益是迅速明显直接的。
论述:
1.论述数字技术对国家发展重要性、举例、以及数字技术对数字经济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重要性:①公民层面:数字技术极大拓展人们的生活半径,打破地域阻隔和时空限制,便利城乡居民生活、优化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促进脱贫攻坚事业发展。②社会层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等方面发挥更多作用。③国家层面:数字化是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点,能不能适应和引领数字化发展,成为决定大国兴衰的一个关键。
类型:数据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所以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对于很多行业而言,如何利用大数据是赢得竞争的关键:大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中小微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做服务转型;传统企业需要转型,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价值。
数字经济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与互联网等生产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信息化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内容。信息的生产和应用两大方面是其中的关键,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持,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从不同侧重点出发对信息生产和应用进行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处理,是数字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阿里的中台技术:
阿里的中台架构分为五层,基础设施服务层(IAAS)提供硬件底层支持;基础服务层(PAAS),包括分布式服务框架、分布式存储、实时监控服务等;互联网业务中台,包括各服务中心的抽象出来的各种业务能力,包括交易中心、支付中心、账户中心等等;业务应用,经过调取业务中台,组装形成独立业务服务能力的业务应用;交易来源,即前台用户端,如淘宝APP、PC站等。
阿里巴巴提出的数据中台模式通过实践形成了统一全域数据体系,实现了计算存储累计过亿的成本降低、响应业务效率多倍提升、为业务快速创新提供坚实保障。①全域数据采集与引入:以需求为驱动,以数据多样性的全域思想为指导,采集与引入全业务、多终端、多形态的数据。②标准规范数据架构与研发:统一基础层、中间层、应用层的数据分层架构模式,通过数据指标结构化规范化的方式实现指标口径统一。③连接与深度萃取数据价值:形成以业务核心对象为中心的连接和标签体系,深度萃取数据价值。④统一数据资产管理:构建元数据中心,通过资产分析、应用、优化、运营四方面对看清数据资产、降低数据管理成本、追踪数据价值。⑤统一主题式服务:通过构建服务元数据中心和数据服务查询引擎,面向业务统一数据出口与数据查询逻辑,屏蔽多数据源与多物理表。
3.制造业的信息化:
随着国家两化深度融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已经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化融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将电子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交融、不可分割,ing催生一系列工业电子等新产业。
主要从①技术融合: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②产品融合: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③业务融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④产业融合:两化融合催生出一些新兴业态如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四个方面进行融合。基本的工作思路是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突出重点,示范推广;面向产业,融合创新;统筹规划,分类实施。
画图:
1.ERP模块关联图(闭环)
2.物料需求计划逻辑关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