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 第1章 信息化知识 1
- 第2章 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管理 108
- 第3章 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133
- 第4章 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176
- 第5章 项目立项管理 222
- 第6章 项目整体管理 242
- 第7章 项目范围管理 268
- 第8章 项目进度管理 293
- 第9章 项目成本管理 329
- 第10章 项目质量管理 355
- 第11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372
- 11.1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372
- 第12章 项目沟通管理和干系人管理 402
- 第13章 项目合同管理 443
- 第14章 项目采购管理 460
- 第15章 信息(文档)和配置管理 491
- 第16章 变更管理 504
- 第17章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512
- 第18章 项目风险管理 543
- 第19章 项目收尾管理 576
- 第20章 知识产权管理 584
- 第21章 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598
- 第22章 职业道德规范 608
- 第23章 案例分析 612
- 杂七杂八的补充知识点
第1章 信息化知识 1
1.1 信息与信息化 1
1.1.1 信息 1
- 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15下 / 17下)
- 信息的传输模型(16下)
信息是有价值的一种客观存在。信息技术主要为解决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处理、计算、转换、表现等问题而不断繁荣发展。信息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信息的传输技术(通常指通信、网络等)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1) 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信息产生后,由这个实体向外传播
(2) 信宿:信息的归宿或接受者
(3) 信道:传送信息的通道(如TCP/IP网络)
(4) 编码器:泛指所有变换信号的设备,实际就是终端机的发送部分(如压缩编码器、量化器、调制器)
(5) 译码器:编码器的逆变换设备(如解调器、译码器、数模转换器等)
(6) 噪声:干扰 - 信息的质量属性(17上 / 18上)
记忆口诀:“靠经验精完安及”
(1)精确性 (percision / veracity / accuracy)
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
(2)完整性 (integrity)
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事实
(3)可靠性 (reliability / dependability)
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预期
(4)及时性 (timeliness / promptness)
指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昨天的天气信息不论怎样精确、完整,对指导明天的穿衣并无帮助,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个信息的价值为零
(5)经济性 (economy)
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6)可验证性 (verifiability)
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程度
(7)安全性 (Security / safety)
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法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确高 -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1.1.2 信息系统 5
- 系统的特点
记忆口诀:“开稳健目可脆”
(1)目的性 (purposiveness / intentionality)
定义一个系统、组成一个系统或者抽象出一个系统,都有明确的目标或者目的,目标性决定了系统的功能
(2)可嵌套性 (can be nested)
系统可以包括若干子系统,系统之间也能够耦合成一个更大的系统。换句话说,组成系统的部件也可以是系统
(3)稳定性 (stability)
受规则的约束,系统的内部结构和秩序应是可以预见的;系统的状态以及演化路径有限并能被预测;系统的功能发生作用导致的后果也是可以预估的
(4)开放性 (openness)
指系统的可访问性。这个特性决定了系统可以被外部环境识别,外部环境或者其他系统可以按照预定的方法,使用系统的功能或者影响系统的行为
(5)脆弱性 (vulnerability / fragility)(20年)
这个特性与系统的稳定性相对应,即系统可能存在丧失结构、功能、秩序的特性,这个特性往往是隐藏不易被外界感知的
(6)健壮性 (robustness / vigorous) (21年上)
系统具有能够抵御出现非预期状态的特性称为健壮性 -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软件的生命周期:
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
需求分析
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
编码
测试
维护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简化为:
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
系统分析(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系统实施(编码、测试)
运行维护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还可以简化为:
立项(系统规划)
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运维
消亡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
启动
计划
执行
收尾
1.1.3 信息化 7
- 信息化的5个层次(从小到大) (16年下)
(1)产品信息化
(2)企业信息化
(3)产业信息化
(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化 - 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启示我们 (17下 / 18上)
主体:全体社会成员
时域:长期
空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
手段: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途径: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
目标: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1.1.4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 8
- 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
(1)两网
政务内网
政务外网
(2)一站
政府门户网站
(3)四库
人口
法人单位
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
宏观经济
(4)十二金(10金和两个系统)
记忆口诀:“税关 质保 农财 融水 审盾”
①办公业务资源系统、②宏观经济管理系统建设、
③金税、④金关、⑤金财、⑥金融监管、⑦金审、
⑧金盾、⑨金保、⑩金农、⑪金水、⑫金质
- 国家信息化体系6要素关系图 (09年 / 11下 / 15下 / 17上 / 17下 / 18上)
记忆口诀:“上鹰(应用)下鸡(技术)左人右龟(规范)”
(1)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6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好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和效益
(2) 信息资源、材料资源和能源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
(3)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
(4)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5)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6)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1.1.5 信息技术发展及趋势 13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以下10方面:
- 高速度大容量
- 集成化和平台化
- 智能化 ☆
- 虚拟计算 ☆(20年)
虚拟化技术主要用来解决高性能的物理硬件产能过剩和老的旧的硬件产能过低的重组重用,透明化底层物理硬件,从而最大化地利用物理硬件。
(将计算机的服务器、网络、内存及储蓄等实体资源,抽象、封装、规范呈现出来,打破实体结构间不可切割的障碍,使用户更好地使用这些资源) - 通信技术 ☆
- 遥感和传感技术 ☆
- 移动智能终端
- 以人为本
- 信息安全
- 两化融合 (13下 / 15上 / 16上 / 18下)
即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工业化发展战略要协调一致
1.2 国家信息化战略和规划 20
1.2.1 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 20
1.2.2 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1
1.2.3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22
1.3 电子政务 29
1.3.1 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内容 29
- 电子政府的概念
电子政务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 电子政府的内容 (12下 / 14上下 / 15上 /16下 / 17上下 / 18上 )
(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
(3)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府(G2C)
(4)政府对公务员(G2E)☆
1.3.2 我国电子政务开展的现状 30
1.3.3 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针 31
1.3.4 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应用重点 31
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包括建设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等内容。(18年下)
1.4 企业信息化和两化深度融合 36
1.4.1 企业信息化概述 36
-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18年下)
-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
- 企业信息化结构 (14年上)
(1)产品(服务层)
(2)作业层
(3)管理层
(4)决策层 - 我们不能等工业化完成后才开始信息化或停下工业化只搞信息化,而是应该抓住网络革命的机遇,通过信息化促进工业化,通过工业化为信息化打基础,走信息化和工业化并举、融合、互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之路。
- 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规则 (14年下)
(1)效益规则
(2)一把手规则
(3)中长期与短期建设相结合原则
(4)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5)以人为本的原则
1.4.2 企业资源计划 42
- 在线分析处理(OLAP)
- ERP是一个以财务会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用来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和人力资源等进行规划和优化,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09年下 / 13年下)
- ERP的特点
(1)ERP是统一的集成系统
(2)ERP是面向业务流程的系统
(3)ERP是模块化可配置的
(4)ERP是开放的系统 - ERP系统的功能
(1)财会管理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2)生产控制管理
主生产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
车间控制
制造标准
(3)物流管理 (09年下)
销售管理
库存管理
采购管理
(4)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
招聘管理
工资核算
工时管理
差旅核算
1.4.3 客户关系管理 51
- CRM所涵盖的主要要素
(1)CRM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但是CRM绝不仅仅是某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它更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策略, CRM注重的是与客户的交流,企业的经营是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传统的以产品或以市场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