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栏目
  • ERP
  • 思科进入IBN「无人区」,DNA成为数字化能力试金石

思科进入IBN「无人区」,DNA成为数字化能力试金石

  • 2021-12-09
  • Admin

AI、云计算等技术的「军备竞赛」飞速推进着数字化进程,思科正在以基于意图的网络(IBN)来应对这一波浪潮中对网络提出的更高要求。

近期,IDC发布的一则IBN白皮书指出,统一通信(UC)通过开放性的IBN,实现了精简IT工作流程,让以往人工完成的任务获得了更多自动化的方法。而如果没有开放性网络平台,所有这些流程都需要IT人工干预。在开放性网络平台中,它们是通过智能的IBN完成的。在企业中,可以针对企业资源规划(ERP) 流程、计费、客户拓展、后勤保障、人力资源和许多其他服务创建类似的自动化工作流程。

在思科的IBN开放性平台中,思科全数字化网络架构即DNA(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是其核心。目前,思科已经面向开发人员开放网络架构本身,将网络变成可编程平台,发挥IBN的全部潜力。

 

现在,思科开放平台已经广泛运用在IT应用领域,正在为诸如软件映像更新(埃森哲)、电源管理(Presidio)、物理安全(Italtel Netwrapper)、第三方设备供应(HCL)以及其他IT解决方案等工作创建服务,展现了强大的自动化管理能力及价值潜力。但IBN依然是非常前瞻性的网络方案,历经多次产品更新的思科俨然已经率先踏入了IBN领域的「无人区」,完全自主领航、自主革新和定义IBN平台。

DNA的进阶:三度迭代,定义数字化时代的「网络」

传统的樊篱一度被打破,并在多个行业中被颠覆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常态。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最近20多年企业网络运行方式明显的滞后性迫切需要被重塑,思科于是在20176月推出了基于意图的网络产品组合:思科全数字化网络架构(DNA)及其核心控制软件DNA中心。

至此,思科为IT提供了一种更简单高效的方式来控制企业最具价值的资产——网络基础设施。像化茧成蝶的过程,思科先后经历了创新三步曲,逐渐实现了基于意图的网络的构建。

首次发布的基于DNA架构的创新,通过重新组合的核心网络产品,包括全新DNA中心、Catalyst 9000交换产品组合和加密流量分析等,实现了传统优势硬件产品的软件化改造。它能够自动分解意图并执行意图,然后根据情境收集和解释数据以确保企业的网络按预期运行,从而帮助用户以更低的门槛应对和解决新的网络挑战。

初代基于意图的网络发布建立了DNA作为开放性平台的雏形。其重点在于以基于意图的网络满足新型网络需求,包括赋予网络能够持续学习、持续调整、持续保护的能力,实现了思科向「全智慧网络」目标的迈进。

主动驾驭创新的战略让思科很快进行了第二次IBN更新。在2018年年初,思科发布全新精准的预测性分析和保障功能,通过DNA中心状态感知模块,为网络及其用户、设备、应用和事物打造一个全链视图,提供跨企业园区、数据中心和广域网的网络状态感知,并且帮助客户在多个IT和安全域之间协调、交换和执行策略并确保其成效。

第二次更新已经让思科的IBN能力有显著提升,尤其是网络自动化管理能力。全新的DNA中心状态感知模块,使网络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更快发现、隔离和确定问题,同时,即便缺少网络经验的系统管理员,也能够在DNA中心状态感知模块的帮助下,在几分钟内解决问题。它让企业内部实现了应用和流程策略的集中协调,IT也可以利用网络情报来为业务提供支持与保护,推动企业从传统的手动网络管理时代步入「自动化管理」阶段,从而广受客户好评。

其实,不仅仅是思科在积极尝试更极致的IBN创新,尝到「自动化管理」网络优势的客户也渴求迭代产品。作为网络硬件市场的引领者,思科已经意识到IT网络设备「由硬及软」的趋势,因此前两次IBN的更新,可以看作是思科基于自身发展采取的主动业务转型,接下来的第三次更新则更像是市场需求与适应发展的融合性创新。

20186月,思科在Cisco Live 2018 上推出了第三次IBN创新,将DNA 中心建成一个开放、灵活的平台。这解决了客户想利用网络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让网络与业务高度相关、为第三方网络架构提供支持并简化异构网络的问题。

简单来说,思科正面向开发人员开放网络架构本身。以IBN为基础,通过全新DNA中心功能,将DNA中心打造成一个全新开放的可编程平台。思科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曹图强在大会上强调,「思科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可以使用它所提供的各种全网自动化和保障工具,更高效、更安全地运行IT和业务应用,为其员工和客户提供更出色的体验,并从网络收集的数据中挖掘最大价值。

为什么需要开放可编程平台?因为基于控制器的网络自动化能推动IT作用的提升,并帮助IT应对全数字化业务的压力,这得益于软件定义网络(SDN)IDC 2017 年第四季度对1000 多家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便证实了这一点:参与调查的组织中有超过三分之二表示,希望在下一年内可在其企业园区环境中部署部分软件定义网络(SDN)元素。这项调查显示,受访者使用SDN 的首要原因是为了提高网络灵活性及支持虚拟化应用(占受访者比例的55% 以上);第二大原因是为了实现网络的可编程性与提高IT操作效率的目标(占受访者比例的50%)。这些统计信息清楚表明了组织渴望提高自动化水平,并希望从这种自动化中受益。

而从SDNIBN,开放性的IBN构建于SDN 的自动化功能之上,依靠策略驱动的全网自动化交互以及先进的可视性、分析和保障工具来实施、保护并动态维持所需的网络状态,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和IT意图。

因为开放性,IBN将能够从业务和IT应用接收数据,开放的端口因此能够实现策略的跨越传达与协调,能够在整个系统内监控事件,自动激活意图策略。第三次迭代的思科DNA中心平台能够跨园区、广域网、分支机构提供「东西南北向」的360 度可扩展性。平台借助超过100 APISDK 和适配器,充分利用网络所能提供的全部分析和洞察能力,使企业的开发人员可依据其自身优势和需求,灵活自如地对该系统进行编程,实现安全、高效和个性化的体验。

简而言之,思科正在构建以IBN平台为基础的生态,它将发挥无穷的扩展能力。思科全球执行副总裁,网络与安全事业部总经理David Goeckeler 就指出了这次更新的深层意义,「基于意图的网络代表着下一代基于IP的开放式系统,我们相信它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思科正在构建一个开放式架构,推动生态系统加速基于意图的网络创新。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已经开始在其网络上开拓创新、创造价值。而仅仅一年前,这些创新方式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天方夜谭。

这其实非常充满想象力。我们可以用苹果从硬件到生态的发展史来洞察生态的盎然生机。在2007年发布第一代iPhone时,苹果没有开放App Store,开发者只能通过浏览器实现简单的功能扩展,这都源于史蒂夫·乔布斯的固执,因此有了「越狱」版iOS中更丰富的应用生态。乔布斯很快洞察了未来趋势,在2008年发布第二代iPhone 3G时,乔布斯声称「未来是应用程序的天下」。他向第三方开发商开放了App Store,最初的App Store仅搭载有500款应用,交互逻辑颇为简陋,但这次划时代的开放性决策极大的刺激了开发者的热情。今天,App Store已经有超过200万应用程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软件生态系统。

与苹果不同的是,思科的生态是基于IP系统,其生态承载能力对比iPhone的移动端,将是指数级的倍数。数据显示,目前思科的开发人员社区DevNet 已拥有超过50 万名成员。即便是放在已经成熟的移动终端领域,这个量级的开发者也是非常可观的。

所有生态的繁荣都离不开平台创建者的扶持。思科还针对开发者推出了三项计划,推动生态发展。一是DevNet Ecosystem Exchange,使开发人员能够轻松查找和共享为思科平台构建的应用或解决方案。目前该门户包含超过1300款解决方案;二是DevNet Code Exchange,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访问和共享软件的平台,以快速构建下一代应用和工作流集成;三是DevNet DNA Developer Center,它是面向开发者的一站式商店,用于支持开发人员在DNA 中心平台上构建应用和集成,提供开发人员所需的全部资源、功能、用例和学习材料。

经过三轮创新,从产品上升到系统,再上升到平台层面,思科以极高的效率构建了适用于现代IT需求的IBN。而且,它能够在众多的场景下发挥能力,提升效率、带来商机,并且保障安全。

IBN的边界:开放、灵活以及潜力

UC的案例已经说明了开放性IBN的优势,它能够满足于众多的行业及企业业务场景。思科全球高级副总裁,企业网络事业部总经理Scott Harrell就曾撰文指出,「DNA 中心的全新平台功能基于一种灵活的架构,能够通过其控制功能和数据,帮助企业建立全新的工作流程。」他还表示,思科无法预测到人们将会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所有创新,但它的开放性将为客户带来重要的价值。

IDC发布的《IBN需要开放性平台的原因》白皮书显示,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医疗服务提供商拥有约15000 名用户、1000 台交换机和60000 个以太网端口。这个医疗服务提供商的网络经理在企业网络范围内实现了多项功能的自动化。这位网络经理表示:「虽然要管理的IT规模庞大,但无需手动配置交换机端口就能实现让用户自动访问适当资源,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优势。」这个多层面的环境就包含来自思科、CheckPoint F5 的系统。该经理指出,通过打造开放性网络来与业务应用、异构基础设施及企业范围内的各种系统实现集成,之前需人工完成的任务获得了更多种自动化的方法,极大提高了IT效率。

另外,在年初巴塞罗那举办的世界通信互联网大会(MWC)上,思科IBN就参与部署了一整套基于意图的网络软硬件,为参会者提供动态、安全的无线上网体验。思科通过搭建围绕下一代热点(NGH) 技术开发的Passpoint 身份验证来实现这一便捷体验。NGH能让移动设备像自动连接LTE 网络一样连接到Wi-Fi 网络,全球的重要电信运营商像AT&TSprint T-Mobile等用户可自动成为Passpoint用户,无需重新登录或输入密码就可自动连接到经过安全加密的Wi-Fi网络。数据显示,2018MWC大会参会者有近20%通过NGH连接到Wi-Fi网络,比2017年增长了四倍。

在这个过程中,思科提供了所需的基础设施,确保网络用户能够始终连接到前沿的无线网络。同时,与BoingoBSGAccuris共同建设了全球漫游交换中心(GRX),为接入服务提供商漫游证书提供支持。这个案例充分印证了IBN的巨大「磁力」,即引领网络行业进行有史以来最大的转变。

改变远不止于此。脱离已经发生改变的业务场景,开放性的网络平台面向未来的时代需求,还能够支持新的应用和基础设施,并把它们整合到IBN工作流程之中,让IBN爆发更大的潜能。

一组对比数据显示,34%的网络管理人员使用11 种或更多种工具来进行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思科的网络运营团队可在最终用户之前检测到60% 的问题,而使用11种或更多种工具的网络团队平均只能检测到48% 的问题。这表明,利用DNA平台中心功能,IT可以跨多个系统和异构网络设备集中获得网络可视性并且进行故障排除,以实现更卓越的IT用户体验。

完全可以预见,引入高水平的网络自动化会对IT以外的领域也将产生颠覆性影响。因为开放性网络能够精简流程,我们可以假设,当某个营销部门发现了一个基于云的应用很有吸引力,想利用它来寻找新的潜在客户。这时,IBN平台就可自动启用基于身份的访问策略,只允许部分高管访问该应用。而新应用和后端企业数据库之间的API 集成可以使用IBN进行配置和管理,监控工具可集成到系统中,用来跟踪应用和企业之间的所有通信,从而确保适当的安全检查始终落实到位。在这样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凭借开放性网络平台,IT 推动了应用的使用,提供了IT之外的非常有价值的决策导向。

在即将迎来爆发增长的物联网(IoT)等大型环境中,IBN对应用、设备和流程基于网络的自动化管理更体现价值。管理这些设备的生命周期需要采用自动化网络平台来支持各种基础设施、分析工具和连接方法。此过程可直接集成到一个开放性的IBN平台之内。当设备上线时,网络可以自动识别它们,然后系统会安装适当的配置并运行验证检查,以确保它们符合要求;当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开放性IBN平台能够监控诊断信息并自动配置网络设置来促进将数据从设备传输到中央位置,而且所有连接均实现加密。相比于人工方式,开放性IBN平台几乎实现了物联网工作流程的完全自动化。

一切表明,IBN平台能够在诸多领域发起「效率革命」,直接带来生产及管理等流程的自动化,迅速降低成本、带来显而易见的价值。伴随着IBN开放性平台生态的自生长式发展,以及思科不断输入的新资源,IBN将能够在众多场景中复制其基于意图的网络的全部价值,利用自动化平台来确保网络满足组织现在及未来发展的需求。

思科的恒心:做全数字化转型的基石

在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率先进入一个「无人区」是孤独同时又危险的。对技术的趋势判断对不对?押注与投资是否有回报?思科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曹图强多次强调了「思科是全数字化转型的基石」这一理念,他认为「一家自己都没有决心转型的公司,是无法引领市场进行全数字化转型的。

决心来自于前瞻性的视野。基于思科的技术基础,思科的洞察结果聚焦在了发展IBN平台上,这主要来自于在数字化业务和技术格局两个基本点上的思考。从数字化业务发展上看,参考Gartner的数据报告,它指出未能将网络视为战略投资的企业在全数字化业务转型中失败的概率将提高至三倍。由此可见,是否拥有正确的网络将决定企业能否在全数字化转型中取得成功,否则将被竞争者所取代。网络是让IT和业务协调运行的关键桥梁,它能够不断增强和保护所有IT和业务流程,并提供洞察力。

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思考是,当前的云服务和应用使用越来越广泛,移动设备和用户日益激增,而且非传统物联网设备层出不穷,必将推动网络转型。同时,设备和设备类型日益增加,数据爆炸带来企业的主动应对方案,以及威胁和受攻击面的持续增长都将促使网络转型,以应对改变。

相对来说,对时代发展的洞察相对容易,而如何转化和执行洞察,就体现了思科两个突出能力。一是技术层面,思科是唯一拥有跨整个技术领域的集成式产品组合的合作伙伴,是涵盖网络、数据中心、云、安全性、协作、物联网、分析和服务的提供商,全面的基础技术积累奠基了发力新战场和掉头的能力。在创新层面,思科通过独有的合作机制来帮助上下游合作伙伴、用户实现更高层级的融合转型。

过去的一年,思科就把它面向全数字化时代的IBN从构想一步步变为现实。思科全球高级副总裁,企业网络事业部总经理Scott Harrell认为,「DNA中心是思科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最灵活的平台,它体现思科30 年来对网络中所有领域的深入了解。」这直观说明了IBN之于思科的战略重要性。

除了思科,业界的视线也开始意识到「智慧型」网络的必要性。包括华为,以及很多网络初创公司例如ApstraForward Networks都在围绕IBN进行投入。Gartner201712月发布的报告佐证了这一点,「至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1000家大型企业会把IBN用于生产环境中,而今天这一数字大概是15家。」Gartner研究部副总裁Andrew Lerner认为,IBN是网络管理员定义网络状态的最佳理念,如今已经具备自动化网络编排软件来实现这些策略。他还指出,IBN最好在试用和概念验证部署中实施,落地到具体场景中。

原文:https://blog.csdn.net/amone/article/details/121840949

联系站长

QQ:769220720